2022年5月24日晚上18:30,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邀请陈鹏宇老师开展以“喜剧中的‘怪人’塑造”为主题的线上讲座。参加本场讲座的有19文学壹心欢戏剧社和20文学全体同学。
陈鹏宇
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化与文化,戏剧符号学。曾就职于浙江传媒学院,业余编剧、话剧演员,目前创作短视频、商业广告脚本100余部,江西意库剧场创始人,四川师范大学南山话剧社艺术顾问。
讲座伊始,陈老师以自己为例,讲述了一位非专业人士在戏剧行业摸索多年的经历,并向同学们分享他一路走来所获得的经验以及心得体会。
他对身为非专业人士的同学们说,不需要自怨自艾,剧本和脚本创作需求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工作内容不拘泥于戏剧剧本创作,同时他鼓励大家坚信,好的创作不会被埋没,例如影视近三年三大好剧《想见你》、《隐秘的角落》、《开端》。
目前来说,喜剧是最受欢迎的话剧类型,可为什么说喜剧是最受欢迎的呢?
陈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行业现状,2021年全国话剧演出总场次1.61万次,票房收入23.89亿元,平均票价257元。年度话剧热门题材为“红色”和“悬疑”;在艺术类型方面,喜剧仍是最受欢迎的类型,占全年话剧项目总量的12%。
什么是喜剧?在陈老师的理解中,喜剧的本质是描写人们日常忽视却又真实存在的生活对人的异化。
喜剧创作的核心是“怪人”角色,针对这一观点,陈老师围绕以下五个问题展开了介绍。
1.什么是“怪人”?
喜剧中的“怪人”最终会变成理论上的“好”人,其中幽默诙谐的方式产生了多个“怪人”角色,所以喜剧里没有“坏”人只有怪人。他认为这种“怪人”是以一种夸张的手法、巧妙地结构、诙谐的台词以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对人性里愚蠢、懦弱、懒惰这些不好的特征的一种肯定,这种肯定并不是赞扬或者赞美,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特质。
2.怪人是如何产生的?
他认为有四种基本的模式。第一种是自身的“怪”;第二种是对比产生的“怪”;第三种是世界的“怪”;第四种是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怪”。
3.怪人有什么用?
在一部喜剧中设置“怪人”角色究竟有什么用呢?陈老师认为基本上有六种方面可以作证“怪人”角色存在的用途。
创造场景、角色鲜活、对白夸张、冲突明显、追求共鸣、反思自身
4.怪人如何融入情节?
谈到这一点,陈老师针对在线同学自身基础,提出一个较为有用并且方便地融入情节的模式。首先第一个模式是将“怪人”抛入情节;第二个是将“怪人”卷入情节当中;第三种是将“怪人”设置入情节,也称为铁三角模式。
5.怪人的结局如何展现?
最后,针对如何处理喜剧当中“怪人”角色结局问题,陈老师展现三点方法。第一点是狠一点,让喜剧变得残酷;第二点是激起观众的同理心;第三点是塑造情感的空白。
在讲座的后半段,陈老师提出了两个思考问题并讲述了自身的看法。从理论上来说,他认为喜剧的内核不一定是悲剧,可以有悲剧的成分;喜剧的结尾要煽情,特指能让观众引起共鸣的“情”。
陈老师说:“每一个怪人都是值得被理解/被尊重。”他希望同学们作为一名创作者,按照一个“怪人其实并不怪,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内心情感”的原则,去塑造作品中值得被理解和尊重的“怪人”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