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艺术分院
学院新闻

当文科生遇上乡村振兴:学生党支部第二届寻脉青春,文汇校园 地方文化进校园讲座活动成功举办(一)


时间 : [2025-04-24]浏览次数 : 文设作者 :

4月22日下午,学生党支部邀请了农业创业先锋、塔莎园艺创始人王天云作为主讲嘉宾,活动以“一个文科生的农业创业之路”为主题,结合自身从文科生到农业创业者的转型经历,围绕职业规划、信息壁垒突破、助力农业发展、兴趣落地等青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度分享,吸引了近百名师生参与。

活动伊始,讲座以“让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真经,而是那条取经的路”为引,王天云老师结合个人创业故事,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人生方向。她提到,80%的学生在校期间有兼职经历,但70%的毕业生在求职时仍面临“不清楚目标”的迷茫。对此,她提出“目标选择=个人使命+性格特质+专业能力”的公式,强调通过性格测试、专业能力匹配和持续精进,逐步明确职业方向。

讲到“无个人使命感”的困惑时,她以自身为例,从山东农业大学的普通文科生到投身乡村振兴的创业者,每一步都源于“踏实做好当下事”的积累。她建议学生通过“结构化学习”提升能力,并以直播行业为例,拆解岗位所需的表现力、沟通力、销售策划等核心技能,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活动中,学生们踊跃提问:“如何获取行业真实数据?”“看不懂专业报告怎么办?”王天云老师结合农场创业案例,提出“请教专家+交叉验证”的解决方案。她建议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锁定行业标杆,并现场演示如何分析网红农场的盈利模式、用户定位及运营难点。例如,亲子农场与网红打卡农场的客群冲突,需通过精准定位解决。

“简历不是人生总结,而是价值提案书。”针对简历撰写难题,通过对比两份应届生简历,指出“突出岗位匹配度”的关键。她建议采用“技能/经验+量化成果+行业关键词”的公式,例如“3年用户增长经验,实现GMV提升200%”。现场还通过模拟面试互动,让学生直观感受“沟通能力”并非虚词,而是清晰表达、逻辑分明的能力体现。

如何将兴趣转化为职业?她以自身团队为例,展示了跨界人才的成长路径:园林设计专业的新媒体主管、运动器械转型的基地负责人、中药学背景的产品经理……她强调:“大学的专业是基础,但终身学习决定未来。”现场学生深受启发,环境设计专业的王同学表示:“原来设计农场不仅要懂美学,还需理解用户需求,这让我对复合型能力有了新认识。”

活动尾声,王天云老师呼吁青年关注乡村振兴机遇:“农业不仅是‘面朝黄土’,更是数字赋能下的新赛道。”她以塔莎园艺为例,介绍其通过直播电商、文创衍生品等方式,将花卉种植与文旅结合,年销售额突破千万的实践经验,为学子们打开了“兴趣变现”的新思路。

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出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取经路上成为自己的唐僧”。正如主讲人所言:“真正的专家不止1万小时。坚持深耕,时间会给你答案。”

文/图: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

审核:陈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