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5月,文设学院22广告1班张珊珠、23广告1班马一心、23广告1班万敏三位同学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通过学院严格评审,成功入选学院“优+”海外研学计划(第一期),获得香港大学非学术类项目全额资助。与此同时,24服装2班黄奕心同学也自主报名参与,与团队一同踏上暑期研学之旅。
7月,四位同学在香港大学开启了一段充满收获的研学旅程。课程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与香港国际金融优势,通过专家讲授、案例分析与实地参访,深入探讨了内地与香港经济体系差异、碳市场运作机制及绿色金融工具创新。课堂上,教授以真实IPO与绿色债券案例为切入点,生动解析了绿色金融的实践框架;在机电工程署的参访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香港作为绿色金融枢纽的监管政策与前沿实践。
研学期间,同学们不仅汲取了专业知识,更沉浸式体验了香港的城市风貌与文化底蕴,用文字记录思考,用镜头捕捉见闻。本文特选编他们的研学心得与摄影作品,以展现青年学子在跨文化学习中的成长与感悟。
22广告1班张珊珠
作为一名文设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学生,金融世界于我而言,曾是一片遥远而陌生的领域。研学第二天,我们就踏入了久负盛名的香港大学,开启了第一节金融课程。坦白说,课堂上涉及的专业概念和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时,我确实听得有些吃力。金融术语的壁垒真实地立在面前,许多知识点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天地。然而,“吃力”并不意味着退缩。我时刻紧跟着老师的节奏,不停地用手机搜索查询那些陌生的概念,努力将它们与刚刚吸收到的信息联系起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极具价值。虽然只是短短一课,却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宏阔背景以及它独特的经济活力。

23广告1班马一心
研学期间,我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研究了这次项目的课题之一。虽然专业不同,但广告学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了作用。我们一起熬夜讨论、修改方案,最终顺利完成汇报,这种合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跨学科交流的重要性。

23广告1班万敏
在这里,每一间教室都散发着知识的魅力。我们有幸听了两堂港大老师的课,全英教学的环境虽然有点挑战,但教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迅速沉浸其中。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互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在最后两天课后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也会各抒己见、互相分工,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最终在课堂顺利汇报,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多元化学术交流的魅力。港大课程结束后,我们穿梭在当地街巷,品尝本地美食,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每一天,我们都在旅途中不断探索。

24服装2班黄奕心
在香港大学,我感受到了与自己学校不一样的氛围,即使是假期,这里有人来人往,有许多学生仍旧留校继续学习,整个校园充斥着非常浓郁的学术气息。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分享了香港的经济情况与一些专业的知识,让我了解到了一些金融相关的知识,老师中英文结合的讲课方式也让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文 字丨路雅丽、张珊珠、马一心、万敏、黄奕心
图 片丨张珊珠、马一心、万敏、黄奕心
审 核丨王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