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艺术分院
学院新闻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老兵精神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老兵阶段性报道

时间 : [2025-07-25]浏览次数 : 文设作者 :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基因如熠熠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

为传承红色精神,赓续老兵力量,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学院赴海宁“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老兵精神”实践服务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老兵走访活动。

7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组成的团队在学生工作部人武主管茅晨杰以及文设学院团委书记韩伟霞的带领下,深入海宁市9个乡镇,走访了16位老兵和一个三代从军光荣家庭,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实践感悟老兵精神。

在一个多月的走访调研中,实践服务团成员们怀揣着崇敬与热忱,走进老兵们的家中,聆听尘封岁月深处的故事,感悟最真实的红色精神。

参战老兵的岁月回忆

参战老兵回忆“战火纷飞”,眼中闪烁着“卫国”光芒;兵支书脑海中的“振兴”两字时刻停悬;三代从军家庭铭记“传承”;献身公益与救援事业的老兵们则将“无私奉献”牢记心中。

参战老兵郁坤甫爷爷已经96岁高龄,回忆在岁月的沟壑中迭起,郁老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等诸多战役。

undefined

说起战争,郁老激动地挥手说道:“那时候,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冲上去,为国家、为人民争取胜利”。

退伍后,郁老依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寄语青年们,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青年生在红旗下,一定要努力学习、奉献祖国!

兵支书的乡村振兴之旅

在寻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还有兵支书以身融入乡村振兴的建设。他们以军人的担当和责任,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兵支书吴海峰从士兵到村书记,所面临的最大阻碍就是本土认同感挑战。

他总是暗自提醒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一年多的逐家走访,唠家常、帮做饭、理卫生,主动沟通拉近与村民距离,吴书记最终赢得村民支持并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公益救援老兵们火热的心

公益救援老兵们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誓言。

老兵李强于1999年投身海军,参与三峡移民等重大任务,锤炼出坚韧意志,退役后,更是成为公益路上的“急先锋”。心理救援时,用三个月陪伴拉回抑郁症青年;水域打捞时,以专业守护逝者尊严;此外他还定期开展防溺水宣传、义务巡逻……

他用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把“为人民服务”刻进生命!

他寄语年轻人,要锤炼意志把一件事情干好坚持住,把自身的能力融入到社会奉献之中。

实践服务团队体悟感受

实践服务团的成员们积极行动,为传承老兵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整理资料,制作宣传推送特辑,记录下老兵们的英雄事迹,让这些红色故事能够被更多人知晓。

在走访过程中,成员们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经历的人沟通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次走访同时也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在与老兵们的交流中,大家深刻体会到了老兵们的无私奉献与崇高精神。成员们表示,老兵们的故事让他们对“责任”“担当”“奉献”这些词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他们从老兵身上汲取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奋进,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小郑动情地说:“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红色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含在老兵们的平凡生活中,我们将以老兵为榜样,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结语

走访告一段落,红色精神的传承之路却永远不会停歇,实践服务团的成员们将继续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宣传发扬老兵精神,将其传递到学生群体中,社会群体中,更或是下一代的花骨朵之中。

最后向老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期待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投身到红色精神传承的事业中,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文 字丨陈国涛、郑慧涵、庄沁妍、蒋其辰、王心彦

图 片丨陈国涛、郑慧涵、庄沁妍、楼杭飞、张成凯、王心彦

审 核丨王中斐、韩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