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艺术分院
学院新闻

聚焦榫卯新篇章: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木材)》课程的转型升级

时间 : [2025-07-12]浏览次数 : 文设作者 :

《材料与工艺(木材)》针对工业设计一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自本学期起全面升级,由原阶段性课程调整为贯穿整学期的48学时学期实践课程。课程以中国传统榫卯结构为核心,通过“知识图谱构建—实践操作—设计制作”三大模块,培养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创新结合的能力。旨在将学生此前学习的制图基础、设计软件、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等知识应用于实际产品制作,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智慧的工业设计人才。

课程目的

通过研读古籍、分析古迹,构建个人榫卯结构知识图谱,进而将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家具设计。希望通过课程升级,让学生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将传统智慧融入现代设计的能力,为中国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

教学目标

一条主线,两个维度,四个选择

课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从纵向(历史演进)与横向(分类体系)两个维度梳理榫卯结构,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历史与人民如何创造、设计、运用并传承榫卯结构”的四个选择。通过系统化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榫卯结构的技艺,还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课程内容

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路径

升级后的课程内容涵盖以下三大模块:

知识图谱构建(15学时):学生学习木材种类、榫卯历史与种类,并通过古文与古画研究榫卯结构,构建个人知识数据库。

实践操作(12学时):学生根据知识图谱选购木材,制作三件榫卯结构小样,锻炼理论到实体的转化能力。

设计与制作(21学时):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件榫卯结构小家具,从草图绘制到选材加工,完成从理念到成品的全过程。

课程最后以结课汇报形式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设计的小家具涵盖桌椅、收纳盒等,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展现了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完美结合。

未来展望

助力文化传承与设计教育

本次课程转型升级为工业设计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未来,课程将进一步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榫卯设计中的应用,深化跨学科融合,为培养更多优秀设计人才、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参考书目

1、闻人军。考工记译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版

2、张总等译,党晟校。【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划和规模化生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版

3、范景中译,杨成凯校。【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版。

部分学生课程汇报(有删减)

文 字丨李 洋

审 核丨高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