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艺术分院
学院新闻

产教互联、以赛促学、专业创新的职业化应用型建设

时间 : [2015-12-15]浏览次数 : dwt作者 :

为推进分院应用型教学工作的进程,艺术系于本学期11-12月连续召开艺术类专业应用型建设教学研讨系列研讨会,艺术系全体教师纷纷献言献策。



刘怡泓老师提出关于艺术系应用型转型发展方向的几点建议:一、迅速转变观念,调整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将应用型这一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二、发挥专业优势,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自建校以来艺术系的各位师生就斩获专业类奖项无数,在继承这样的传统的同时,各专业也将协同发展,兼顾学校社团、城乡调查、综合实训等平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三、推进创新创业,充分合理使用博雅工作室。增加教师的参与度,并对外开展教学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社会经验,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确保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实现。四、产教结合,对外开拓教学实习基地。在已有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鼓励各位教师从自己的社会关系入手,寻找更多可以长期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定期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工作机会,以实践带动教学。同时各位老师也提出,为了避免学生、学校和相关公司的利益纠纷,需要做好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五、与科技发展接轨,善用互联网思维。鉴于艺术各专业本身所具备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建议各专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更多地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使用微信、QQ、微博等平台宣传自己的作品,为学生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境专业的王志洪老师就自己的学科和各位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引导的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同为环境专业专任教师的苑英丽老师提出将方案设计的互动模拟引入教学,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以公司和设计师两方的立场审视自己作品的能力,使学生的设计能更好的与企业需求结合。同专业的俞文捷、包邵川、史雯雯老师在本学期就已开始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本地宜家家具公司,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海宁的产业建设挂钩,探索专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从事服装史教学的陈洁老师将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教学完美结合,提出将古代服装设计的元素提取到现代设计中来,实现了理论课程的应用型转型。服装专业的青年教师张一舟老师则积极推进“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和方向性。

产品专业的李孙霞老师改革了其所教授课程的评分标准,提高应用型教学内容的分值。同时在课堂中引入汇报作业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为突出的是,李老师要求学生在社交平台推送学生本人的优秀作品,从而扩大了专业和学院的影响力,在推动“互联网+”战略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各位教师通过研讨会互相学习、交流,对于如何建设应用型专业有了更多的灵感和想法。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艺术系的四个专业将继续协同发展,以职业化教育为导向,建设产教互联、以赛促学、专业创新的应用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