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艺术分院
学院新闻

千年吴风越韵,一品江南秀水——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展嘉兴地域文化调研活动(一)

时间 : [2022-09-25]浏览次数 : 文设作者 :

2022年9月22日,金秋九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煦。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37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李香珠老师和刘俊伟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嘉兴开展《地域文化调研》课程实践活动。


第一站-马家浜文化博物馆



22号上午,师生如期抵达马家浜文化博物馆。这是一座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家浜遗址”为依托的考古博物馆,也是一本铺陈环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的历史教科书。


 


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下,同学们仿佛穿越万年时空隧道,重回神秘而悠远的新石器时代。我们了解到马家浜文化被誉为“江南文化之源”,当时的人们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米和米粒,农用工具有木铲、陶杵等,还饲养猫、猪等家禽。



马家浜文化如此厚重的历史底蕴,通过讲解员语言的魅力和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展现出来,同学们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历史“活”了起来,赋予我们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


第二站-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


在白墙黑瓦的簇拥下,我们走进月河历史街区,抵达粽子博物馆。刚走进里面,粽子的香气就迎面而来,飘入每个人的心里,吸引着我们不断前进。

在展示区,讲解员细致地向我们讲解了嘉兴粽子的来源,最早的粽子品牌是由冯昌年先生创建的“真真老老”品牌,后来才有了现在享有盛誉的五芳斋粽子。



接着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欣赏来自全国各地的粽子,如沈阳葡萄干粽、广东裹蒸粽等,百“粽”齐放,让我们大饱眼福。



最后我们有幸能够品尝到粽子的美味,粽子或鼓鼓如枕,或玲珑如角,蒸煮间清香弥漫,诱人垂涎。


 

第三站-南湖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南湖,当我们看到被历史的湖水浸泡了七十五年的仿制红船,窄窄的船舱里,一张八仙桌,几只白瓷茶杯,几把椅子。此时此刻想象着这个狭小空间里,75年前第一代共产党人正构画着惊天动地的伟业,仿佛听到“一大”代表们那低沉的声音,从此神州大地上开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很荣幸可以来到南湖瞻仰神圣的红船,了解党在诞生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学习共产党人“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四站-南湖革命纪念馆



我们的收官之站是南湖革命纪念馆,如果说当我们在南湖参观时还只得以窥见历史的一面,这里则是切切实实的将历史放在我们眼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南湖革命纪念馆记载着革命历史,传承着“红船精神”。在纪念馆内,南湖红船、嘉兴火车站等复原场景,仿佛身临其境,带我们再次感受激情澎湃的一刻;共产党宣言和“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使我们对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带给我们的是革命意志的洗礼;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图片展示和文字介绍,无声却有力的见证着中国的变化。以上种种都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



夕阳西下,同学们坐上了返程的大巴,一天的调研时间虽短收获却颇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调研我们从理论走向了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嘉兴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嘉兴地域文化浸润了每一个同学的内心。与“嘉”相遇,虽一面之缘,意义深远,相信在之后调研报告的撰写中,同学们的文字会带上更多实地调研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