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地域文化的好奇,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19级37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李香珠和王建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桐乡开展《地域文化调研》课程实践活动。
第一站——乌镇
27日上午,大家来到了风景秀丽的乌镇。早有耳闻乌镇是江南名镇,这一天,同学们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见到了它的真面目。乌镇是桐乡的著名旅游景点,它以柔美的江南水乡风景与名人故居为特点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游玩。站在检票口的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进去一探究竟,感受乌镇带给人的魅力。
刚踏进乌镇东栅景区的检票口,远远听见动听的音乐传来。这里在进行的,是乌镇的水乡特色表演——高杆船。船上有一根毛竹,在当地又被比喻成“蚕花竹”,表演者身穿白色服装,象征着蚕宝宝,在三四丈高的毛竹上做顺撬、反撬、反张飞、硬死撑、扎脚背、张飞卖肉、田鸡伸腰、倒扎滚灯等十八个惊险动作。全套动作惊险刺激,需要表演者有极高超的技艺。高杆船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蚕花水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寄予了人们对蚕茧丰收的美好愿望。桐乡的蚕桑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但时代更迭的今天,鲜少有人传承蚕桑文化,能够掌握高杆船这一传统技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传统文化亟待传承,如何挖掘地域文化特有性,进行深入研究,如何保护它不至消逝,正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实践生活的关键点所在。
来到木心故居,大家了解了有关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木心的事迹与生活。木心,原名孙璞,1927年出生于桐乡乌镇东栅,代表作有《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等等。“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诗正是出自木心的《从前慢》,此次的调研,让同学们对木心先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随后,我们来到了江南百床馆,在这里了解了明代、清代的床铺制作特色,还领略了现代服饰的魅力。
在参观中,最令同学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茅盾纪念馆。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也是伟大的文学革命家,其作品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水平。茅盾成长于乌镇,对乌镇也有着很深的故乡之情。他曾创作《可爱的故乡》,表达了对乌镇的思念之情。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对茅盾坎坷辉煌的生平有较深的了解,更是在文学、政治等多方面对茅盾本人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走在乌镇的小巷里,踩着江南特有的些许湿润的石路,两旁的房屋打开着木窗。房檐的砖瓦还有些许滴挂的水珠,空气潮湿而又清甜,柔和得像一场梦。梦里我们去到了一个平静的小镇,两排诗意古朴的水阁建筑,几棵飘扬柳枝的柳树,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流,只此青绿,唯此梦境。梦里还有躺在木椅上说着吴侬软语的老爷爷,时不时对着路过的我们投来亲切的笑容。
忆江南,不只是杭州的西湖,更是桐乡的乌镇。不用广阔的湖面,小桥流水已让人流连忘返;不用璀璨的灯火,轻烟长巷早已陶醉了人们。青砖黛瓦,烟雨朦胧,是诗里的江南,是梦中的乌镇。乌镇的建筑风格可谓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瓦片堆叠的屋顶,从家门前流过的小溪,木质外开的窗户,还有独具特色的一米门栏等等,都成为了水乡建筑的特点。
第二站——丰子恺纪念馆
中午小憩之后,大家来到了位于桐乡石门镇的丰子恺故居,探寻其漫画的魅力。丰子恺,中国当代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漫画家。他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此次参观的是丰子恺漫画馆以及缘缘堂故居。
同学们对于丰子恺并不陌生,他的漫画出现在我们读书时代的课本当中。因此,来到丰子恺漫画馆,大家沉浸在丰子恺漫画的灵巧活泼之中。从童真童趣的漫画到琳琅满目的翻译作品,丰子恺在各个领域的艺术造诣,让人目不暇接,敬佩不已。通过参观,大家仿佛回到了丰子恺所生活的岁月,回到了他幼时在石门湾的日子,有无忧无虑的美好童年,正如丰子恺在《视觉的粮食》中所说,“美术是人生的‘乐园’,儿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观其一生,不仅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来萌生美术研究的萌芽,还有循循善诱的李叔同老师为其引路,这也奠定了他在艺术方面的有所成就。
从木心到茅盾再到丰子恺,桐乡以其优美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不同领域的人才,以独特的一方水土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诗如画,看不尽江南的美景;钟灵毓秀,品不完桐乡的人文。
此次参观,同学们收获颇丰,不仅对江南风景有了更深刻的领略,更是在有针对性的调研中对地域文化有了更为深广的收获。诗画江南,文韵桐乡。回去的路上,我们依依不舍地看着过往的景致,这是大学时光里难忘的一次出行,于学习,于师生情,于同学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也加强了我们对地域文化的领悟,增强了文化自信,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基础。